其他
同心抗疫 | 北大六院心理应急救援队“线上加油站”合集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局部疫情,为切实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护佑全国人民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小编再次与大家分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应急救援队发起制作的“线上加油站”专题栏目,分为冥想系列、运动系列及音乐系列,共计15期。希望在疫情反复期间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助力广大人民群众乐观、积极地抗击疫情。
点击文章底部链接,即可查看单期详情。
专家寄语(一)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专家们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因此,虽然疫情不可小觑,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恐惧紧张,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害怕。我们不妨学习科学的方法,在身体防护基础上,积极调整心态,理性而智慧地面对此次肺炎疫情。
专家寄语(二)
孙洪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
危机时刻,你不孤单,我们同在!
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疫情产生了大量需要处理的难题,甚至引发了公众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提前预防、及时应对和长期监测。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战斗中,无论是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人员;无论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还是老人和儿童;无论是身心健康的普通人,还是罹患疾病的患者;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在这场战斗中,我们可能会有不安全感、不确定感、惊慌、恐惧、易怒、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专家寄语(三)
唐登华,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面对疫情下的恐慌,心理干预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效能,以下原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建立与病毒和危险的边界是重中之重。人们暴露在危险的病毒面前没法不恐慌,这是心理干预的限制与无能,这时候缓解恐慌最重要的是和危险建立边界,例如要让疑似者感觉到自己也是被防护于其他疑似者的,有感冒类症状者去就医是被防护于病毒的,让医护及管理人员确实感觉到自己是被有效防护的而不仅仅是凭情怀的,有效的防护管理是缓解心理恐慌、减少传播的重中之重。 不需要不必要的“勇敢”。比如面对面的帮助就不如线上的远程关怀。 心理帮助的前提是“不打扰”。不求不助,促其自助很关键。
线上加油站系列中文版 (1-15) 往期链接 ↓↓↓
冥想系列
第一站 安全岛第二站 静如水第三站 安稳山第四站 保险箱(隔离创伤图像、声音)第五站 心灵花园第六站 放松空间第七站 日光柱第八站 身体扫描 运动系列第一站 乐眠操第二站 蝴蝶拍(促进自我平静,植入正能量)第三站 正念运动第四站 柔性体操 音乐系列第一站 悲伤与力量第二站 愤怒与柔和第三站 恐惧与勇敢出品团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中文版:北大六院心理应急救援队提供
英文版:高慧敏,郭慧凝,熊娜娜,程章,朱玥,徐凌子,孟天骄,张海峰,周天航,董敏翻译,Ana M. Gomez
图片:钟欣医生
致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EMDR学组,吕秋云,柳学华,孙新宇,张劲松,马湘雲,张彤玲,郭春梅
编辑:党委院长办公室